公司新聞
致力于弱電行業(yè)中高端產(chǎn)品與先進應用的倡導者
致力于弱電行業(yè)中高端產(chǎn)品與先進應用的倡導者
亞冬會開啟哈爾濱“主場”模式,正是因為這里有獨特冰雪基因,才能鑄就蓬勃發(fā)展。接下來,我們來走進這樣一所“寶藏學?!?,1956年,在哈爾濱市成立了一所普通的小學,
這是哈爾濱市南城第一小學校的少兒女子冰球隊訓練現(xiàn)場。在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中國女子冰球隊參賽隊員里,有六名都來自這所學校。
哈爾濱市南城第一小學校冰球館負責人 劉萬富:我們有6名隊員參加這次亞冬會的比賽,方新、孔明會、文路、王雨晴、王佳欣、楊婧鐳。
地處城鄉(xiāng)接合處的哈爾濱市南城第一小學校前身是一所鄉(xiāng)村小學,被國家體育總局冰球部認定為中國女子冰球隊后備人才培養(yǎng)基地,源于教練王迺(nǎi)偉和老校長劉萬富兩人的堅持。23年前,擅長冰球的王迺偉被分配到學校任教,他們摸索著成立了學校的女子冰球隊。
王迺偉夏天帶著孩子們在田間公路上跑步、踢足球訓練體能,冬天在室外的操場澆冰訓練,自己給孩子們磨冰刀、纏球桿、立板障墻。因為要給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分別訓練,他每天要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室外待4個多小時。
哈爾濱市南城第一小學校冰球教練 王迺偉:當時一穿冰刀的時候,拿起冰刀來先吹吹,把冷氣吹出來,完了再穿腳上。原先那時候的冰刀都是皮子的,或者是塑料、硬塑料的,特別磨踝關節(jié)。把踝關節(jié)磨破了以后,完了墊上紙,或者是穿上襪子,當再脫下來的時候都帶著血,這很正常。
為了能讓孩子們專心訓練,兩位老師都是和隊員們一起吃住在學校。由于最小的隊員只有五六歲,他既當教練又當家長,就這樣默默堅持。
這樣的堅持持續(xù)了23年,從原來的室外冰場,到有了自己的冰球館,一波波隊員們通過冰球強健了體魄,更找到了自身價值。
哈爾濱市南城第一小學校冰球館負責人 劉萬富:從現(xiàn)在說吧,近幾年來,我們隊員在各省市俱樂部都有當教練的、當隊員的,甚至有的都站在了國際賽場上。
如今,學校的冰球館成為本次亞冬會冰壺比賽的場館,老師們也成為場館保障工作人員,用另一種方式助力亞冬會。
哈爾濱市南城第一小學校冰球館負責人 劉萬富:我們多么光榮。無論是從老師還是從我們的教練,還有我們隊員,還有我們家長都非常高興。包括整個社會層面,平房區(qū)的父老鄉(xiāng)親們都覺得非常高興。